明星列表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热门主题 | 明星排行榜 | 我与明星 | ||
凯凌百科>其他>中药>附子>中药档案 | 新|精|热|图|视|歌 | 排名第3510位 |
| ||||
乌头(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又名附子或附片,昵称: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 ||||
四、附子介绍: (提供资料)形态特征: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顶生总状花序长6-10(-25)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10)毫米,宽0.5-0.8(-2)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1.1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1-)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10月开花。多年生草本,高0.6--1.5m。乌头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圆柱形,表面青绿色,上部为短茸毛或散生少数贴伏柔毛,下部老茎多带紫色,茎下部光滑无毛。叶互生,革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瞢菱果长约2厘米。 花期9--10月份,果期10--11月份。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为人工栽培。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地理分布: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建国后发展的新产乌头区有四川安县,布拖,美姑,城口,陕西南郑,汉中,兴平,户县,河北晋县,元氏,湖北竹山,竹溪,云南丽江,巍山,山东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陕西兴平是附子种苗生产基地。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500米间,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 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学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 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12卷7期)。在医疗上,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中药志),川乌治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等症(中药材手册)。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中国土农药志)。 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亚种种类:
药用价值:
毒副作用:乌头碱的毒性极强,炮制能去掉部分毒性,但经清水溶液至0.04mg,依旧有毒性,常见于临床出现肾小管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可致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有血尿,蛋白尿,以及急性肾衰竭,给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295mg/kg.熟附片乌头煎剂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口服为17.42g/kg,静注为3.516g/kg.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在100g/kg以上.去甲乌药碱小鼠静注的半数致死量为58.9mg/kg,一次腹腔注射和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00mg/kg和3.35g/kg.乌头碱,附子的中毒症状相似,表现为心率变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大剂量的阿托品对中毒的心电图有改善作用,但不能防止动物死亡.如与甘草或干姜同煮,附子的毒性则大为降低.亦有实验表明:甘草对小白鼠及蟾蜍心脏(在体及离体)的乌头碱中毒无解毒作用,因此,甘草解乌头毒,可能与乌头的炮制有关.临床应用:本品,毒性差别很大.如炮制不当或剂量过大以及煎煮时间不够,均可引起中毒反应.中毒剂量为:川乌3~30g,附子15~60g,乌头碱口服0.2mg.常见症状有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肢体颤抖,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紊乱等,甚至突然死亡.曾有口服附子煎剂9g引起严重中毒的报告.中毒者如能及时抢救,一般均可恢复. 亦有服用约100g盐附子煎液200ml,服后2小时死亡的报告. 尚有用附子外敷脐部引起接触性皮炎1例的报告.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乌头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食疗价值:毛茛科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夏,秋间采收,经加工炮制用。炮制品有盐附子和黑附片,白附片,炮附片,或统称为制附片。附子味辛,性大热,有毒,温里散寒,助阳行水,补火,止痛和局麻等功效。而且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适宜人群:阳虚,风寒湿痹,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阳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栽培技术:乌头,如上所述,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自川藏高原东缘起乌头种植向东遍历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流域上游各省区的丘陵地区,从江苏向北经过山东到达辽宁南部。在秦岭西段出现了一个叶子多毛的变种,毛叶乌头 A.carmichaeli var.pubescens。在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山地出现了一个叶的中央裂片狭长,花序轴常缩短的变种,黄山乌头 A.carmichaeli var.hwangshanicum。在南京一带低山地区出现了另一个类型,深裂乌头 A.carmichaeli var.tripartitum,其特征是叶分裂明显地不达基部,叶基部呈宽心形或截状心形。以上三变种的花序和乌头一样都有反曲并贴伏的短柔毛。从浙江向北经江苏,山东到辽宁南部出现了第四个变种,展毛乌头 A.carmichaeli var.truppelianum,这个类型与乌头的区别在于花序轴和花梗,以及萼片外面都有开展的直毛,但是,在浙江,辽宁南部出现有过渡类型,有些居群的花序的毛稍离开轴展开一点,可是没有到与轴成直角完全开展的程度。这些变种的块根也都各在自己的分布地区被当作“草乌”利用。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 11月中旬前后浅锄草1次,保持田间无杂草。病害防治:
| ||||||||||||||||||||||||||||||||||||||||||||||||||||||
szkl.net ©2006-2020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