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列表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热门主题  |  明星排行榜  |  我与明星  

凯凌百科>其他>知识>利率>知识档案

|||||排名第869位  我要报料!

一、利率档案 (提供资料)

姓名
利率
学科
经济学
又称
利息率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时间×100%。加上x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计算中可不加,只需记住即可。

利率利率利率利率利率利率利率利率
利率

四、利率介绍: (提供资料)


定义: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作用: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理论: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的理论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此时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而后产生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与收入同时决定的理论。
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这种理论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
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来源和实质的角度,考虑了制度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
利息的独立化,对于真正显示资金使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能动作用有积极意义。

解读指标:

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
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
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
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和趋势,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向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我们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
例如,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征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
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走势偏好。从美国国库券(特别是长期国库券)的价格变化动向,可以探寻出美国利率的动向,因而可以对预测美元走势有所帮助。如果投资者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现有国库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国库券,便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债券价格上扬。
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将会加剧或恶化,那么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货膨胀,债券的价格便会下跌。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在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逆差和巨额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依然坚挺,就是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入美国的结果。美元的走势,受利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
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
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影响: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影响因素:

名义利率:利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是决定利息多少的因素与衡量标准。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利率水平最终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首先,利率分别受到产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经济发展的状况的决定因素的影响,其次,又受到物价水平,利率管制,国际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换形态,所以利息首先要受平均利润的制约。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的最高限。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与普通商品一样,货币的供求状况决定和影响其价格的高低。
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和人们收入的多少,决定和影响了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也影响了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物价变动率:
由于利率变动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各国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利率实施不同程度的管理。国家往往根据其经济政策来干预利率水平,同时又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
总之,决定利率及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其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国经济活动的状况。因此,要分析一国利率现状及变动,必须结合该国国情,充分考虑到该国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待。
中央银行在制定存款利率水平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物价变动率。在制定存款利率时,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是为了保障存款人不致因物价上涨而使存款的实际货币金额减少。
证券收益率。确定存款利率时要考虑证券收益率,因为人们对闲置的货币资本的支配方式有多种选择,可以保留在手边,可以存到银行,可以购买国券或企业股票,债券。
综合之,可得出理想状态为:
物价上涨率 >银行存款利率 >有价证券收益率

利润率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资金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物价变动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国际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中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
②中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
③中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历史习惯

借贷的期限长短

存款历史数据: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活期 3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年04月15日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年08月21日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年04月21日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年05月15日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年07月11日 3.15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年05月01日 2.97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年08月23日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年10月23日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年03月25日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年07月01日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年12月07日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1999年06月10日 0.99 1.98 2.16 2.25 2.43 2.70 2.88
2002年02月21日 0.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年10月29日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年08月19日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年03月18日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年05月19日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年07月21日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年08月22日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年09月15日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年12月21日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年10月09日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2008年10月30日 0.72 2.88 3.24 3.60 4.14 4.77 5.13
2008年11月27日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年12月23日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2010年10月20日 0.36 1.91 2.20 2.50 3.25 3.85 4.20
2010年12月25日 0.36 2.25 2.5 2.75 3.55 4.15 4.55
2011年02月09日 0.40 2.60 2.80 3.00 3.90 4.50 5.00
2011年04月06日 0.50 2.85 3.05 3.25 4.15 4.75 5.25
2011年07月07日 0.5 3.1 3.3 3.5 4.4 5.00 5.5
2012年06月08日 0.4 2.85 3.05 3.25 4.1 4.65 5.1
2012年07月06日 0.35 2.60 2.80 3 3.75 4.25 4.75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

贷款历史数据: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一至三年(含三年) 三至五年(含五年) 五年以上
1991年04月21日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年05月15日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年07月11日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年01月01日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年07月01日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年05月01日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年08月23日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年10月23日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年03月25日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年07月01日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年12月07日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年06月10日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年02月21日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年10月29日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年04月28日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年08月19日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年03月18日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年05月19日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年07月21日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年08月22日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年09月15日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年12月21日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年09月16日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年10月09日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年10月30日 6.03 6.66 6.75 7.02 7.20
2008年11月27日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年12月23日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年10月20日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年12月26日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年02月09日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年04月06日 5.85 6.31 6.40 6.65 6.80
2011年07月07日 6.10 6.56 6.65 6.90 7.05
2012年06月08日 5.85 6.31 6.4 6.65 6.8
2012年07月06日 5.60 6.00 6.15 6.4 6.55

基准:

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存款利率暂时不能上,下浮动,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至上浮70%。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基本特征

基准利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⑴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⑵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⑶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释义

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央行对此举措的实施一直较为谨慎,多年来一直执行存款利率暂时不能上,下浮动,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至上浮70%的政策。但自2012年6月8日起这一政策开始出现变化,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可以将存款利率上浮最高至基准利率的10%,利率市场化的步子开始逐渐迈开。

历次调整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
(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模型分析:

银行合理利率的计算模型及其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值=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V*物价总指数P
根据数据,首先构造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V与固定资本K及劳动L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
V=AKaL1-a
上式中V为国内生产总值,K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L为全社会从业人员,A,a为参数。在不考虑技术进步时,可以认为a,A为正常数。应当指出,一个效用函数在某一特定时刻只有一种,而且很难用数学式子来完全准确的表达出来。以上的效用函数仅是一个效用函数的近似表达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样便得到公式:
V=3.380527635*K*1.128590175*L-0.128590175
由上式算出的与实际的有一定的偏差,误差率保持在0.01567~0.10991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银行利率的计算与租金的计算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求出租金的计算公式,所谓资本的租金是指如果一个人拥有K亿元的资本,并将它租给生产者使用,生产者应给她R*K的租金。
由于折旧率为δ,资本折旧为δ*K,那么资本收益或回报为R*K-δ*K。在定义资本收益率或回报率为:
资本收益率或回报率r=资本收益或回报/资本,即:
r=(R*K-δ*K)/K=R-δ⑶
但由于资本回报中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纳各种税收,所以将钱存入银行所得的利率ir,
设资本回报r*K中要征收一定的税作为公共投资,征收的各种税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合理比例为pound,即征税总额为pound;*V,在这里我们要考虑到误差的存在,设误差系数为b,在征完税费之后为资本应得回报r*K-pound;*V*b。他与资本K之比可以理解为银行利率i的合理位置,因此有如下式子:
i=r*K-pound;*V/K=r-pound;*V/K*b
注意到r=R-δ,因此上式可以记为:
i=R-δ-pound;*V/K*b
在单部门模型中,折旧率设为:δ=0.1,b是误差系数。从上式看出,利率的大小与K/L,pound,b有关。

确定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
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两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年以来,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又适时先后七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支出,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率的调整,实际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物价总水平

这是维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据。利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就可以保证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就会变成负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名义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是正利率还是负利率。

二是利息负担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企业成本和利润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贷款利息的支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

三是利益

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交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水平的确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贷款利差,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

四是供求状况

利率政策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局,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要求。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利率水平的确定也要考虑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受资金供求规律的制约。
此外,期限,风险等其他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上的利率水平。

体系:

利率体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各类的利率按一定规则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利率体系按不同的分类标志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最主要的划分方式有两种。
一是按利率所依附的经济关系划分的利率体系。按此划分,利率主要分为两大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二是按借贷主体划分的利率体系。按此划分,利率主要分为:银行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债券利率和市场利率等。

结构:

利率结构是指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至今在存款利率中,各种不同期限利率档次的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期限原则,并考虑复利因素形成的。以中国1999年6月10日开始执行的存款利率为例,定期一年储蓄存款的利率为2.25%,定期三年储蓄存款的利率为2.79%。
若某人有一笔现金1000元,按一年期存入银行,到期后取出本息之和再存入银行,仍存一年期,到期后再取出本息,仍全数存入银行(一年期),这样,三年后的本利和如下。
第一年:本利和=1000*(1+2.25%)=1022.50(元)
第二年:本利和=1022.50*(1+2.25%)=1045.50(元)
第三年:本利和=1045.50*(1+2.25%)=1069.03(元)
按这种考虑复利因素的存款方式,三年后他可获得本金和利息1069.03元。但是,如果第一年他就以三年期存入银行,三年后得到的本利和为:
1000* (1+2.79%*3)=1083.7(元)
与第一种存款方式相比,可多获利17.02元。这就是说,银行在设计利率档次时,是充分考虑了复利因素的。确定贷款的期限利率也基本上遵循这一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贷款各档次利率的形成还取决于对利率水平的预期,如预期利率将上升,则银行存贷款利率就会上升,如预期利率下降,则长期利率先行下降,短期利率也随之降低。

市场化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品的价格放开,利率作为特殊商品——资金的价格也必须放开。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二)能够促使银行提高管理水平利率放开也是银行之间竞争的需要
因为如果利率不放开,那么各银行的利率就差不多,这样,竞争就不够充分,银行的发展就难以做到优胜劣汰,这就等于保护了落后。利率放开后,银行就会面临着存贷款利率竞争的巨大压力,这时,如果银行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银行的利润水平就低,银行在存贷款利率的竞争上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到那时,利润水平高的银行就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贷款户,利润水平低的银行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它也采取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办法,由于没有利润支撑,生存都将困难,如果存贷款利率不动,那么就会失去客户。
(三)客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
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能够让广大客户得到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

分类:

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计算利息。复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除了在原来本金上计算利息外,还要把本金所产生的利息重新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
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单据上标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已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根据确定方式不同,分为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对其他机构不具约束力,利率标准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根据国家政策意向不同,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优惠条件下的利率。优惠利率是指对某些部门,行业,个人所制定的利率优惠政策。
根据银行业务要求不同,分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机构存款所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是指从金融机构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根据与市场利率供求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根据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计算:

零存整取是我们普通居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计算为例。
零存整取的余额是逐日递增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计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单利年金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SN =A(1+R)+A(1+2R)+…+A(1+NR)
=NA+1/2 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 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样,如果存期为2年,则常数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为3年,则常数为D=666。
这样算来,就有:1/2 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为1年,存入月利率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执行的现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则期满年利息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储户逾期支取,那么,到期时的余额在过期天数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就是定额计息法。
所谓定额计息法,就是用积数法计算出每元的利息化为定额息,再以每元的定额息乘以到期结存余额,就得到利息额。
每元定额息 =1/2 (N+1)NAR÷NA
=1/2(N十1)R
如果,现行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为1.425‰。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元的定额息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余额为:1000×12=12000(元)
则利息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税22.23元,你实可得利息88.92元.(注:2008年10月9日以后产生的利息已不用交利息税)

五、相关介绍: (提供资料)


推进难题: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在倒逼利率市场化加快前行,中国的金融改革已不容拖延,必须锐意改革,既要开放金融市场,也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国外利率市场化做得最保守的国家也不过用了16年时间,而中国已为此走过了14个年头,利率市场化的滞后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价格扭曲的最根本因素。
不过,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中国整体金融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无法单兵独进,需要其他各项改革的紧密配合,才能理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此之前,全国工商联的调研表明,90%的规模以下中小企业以及95%的小微企业迄今还没有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短期来看,这部分企业也难以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获得好处,仍须佐以金融市场的深度开放,让包括小贷,村镇银行等多种形态的资金中介共存,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同时推进各类要素市场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只有当上述各项改革形成合力之时,金融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与维持。
尤其重要的是银行业与企业的改革。在中国,关系型融资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条件几有天壤之别,所以,利率工具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有限。这是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难题。诚如IMF副总裁朱民所言,银行和企业行为先市场化,利率才能市场化。这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落实各行业非公经济“新36条”或许是更为关键的一环!

利率与汇率:

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相关连接  我与明星  相关明星  明星日历  提供资料 利率,汇率,货币,中间价,外汇,Interest Rate


szkl.net ©2006-2020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