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溪黄草介绍: (提供资料)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的干燥全草。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 主治:湿热黄疽,胆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搽。 炮制方法:除杂,晒干。 相关配伍:1.《中医方药学》 | 溪黄草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 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 2.《中医方药学》 | 溪黄草治湿热下痢 | 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 |
相关论述:《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 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形态特征:茎叶对生 | 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草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仅脉.上密被微柔毛,余部无毛,散布淡黄色腺点,侧脉每侧4~55与中脉在两面微隆起,在边缘之内网结,其间平行细脉多少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上部具渐宽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 | 圆锥花序 | 生于茎及分枝顶上,长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体组成庞大疏松的圆锥花序,圆锥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具梗,总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1~3毫米,总梗,花梗与序轴均密被微柔毛,苞叶在下部者叶状,具短柄,长超过聚伞花序,向上渐变小呈苞片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与总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细小,长1-3毫米,被微柔毛。 | 花萼钟形 | 长约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间夹有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长约为萼长之半,果时花萼增大,呈阔钟形,基部多少呈壶状,长约3毫米,脉纹明显。 | 花冠紫色 | 长达6毫米,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长约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长约3毫米,内凹。雄蕊4,内藏。花柱丝状,内藏,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 | 成熟小坚果 | 阔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圆,具腺点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 |
药用价值:全草入药 | 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等症。溪黄草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 溪黄草是中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中国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但尚未有一只单一成分溪黄草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文。估计溪黄草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 | | | 功用主治 | 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痛等病症。其实溪黄草是不能治疗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黄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黄草做急性治疗,便是慢性乙肝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有可能延误病情,进而增加治愈的难度。中草药溪黄草对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小三阳效果却非常有限。 | 黄疸型肝炎 | 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 急性胆囊炎 | 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 | | 副作用 | 虽然溪黄草有对人体的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时间服用溪黄草,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药剂的成分含量不同,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合理使用溪黄草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少,目前溪黄草引起的严重不良症状,现在尚未可知。如果服用溪黄草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 |
附方:《中医方药学》 |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 溪黄草配酢浆草,溪黄草铁线草,水煎服。 | 《中医方药学》 | 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 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 《中医方药学》 | 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 | 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 《中医方药学》 | 治湿热下痢 | 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 | 江西《草药手册》 | 治瘙闭 | 鲜香茶菜100克,鲜石韦,鲜车前草各50克。水煎服。 | 《全展选编·传染病》 | 治痢疾,肠炎 | 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 |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 清热,利湿,退黄。 |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 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 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 |
化学成份: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全物:溪黄草素A,B,D,以及尾叶香茶菜素A,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甙。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二羟基乌苏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线纹香茶菜酸。溪黄草甲素和1,14-二羟基-7,20,19,20二桥氧基-(1α,4α,7α,14β,20β)贝壳杉烯-15-酮,5-羟基-4-甲氧基黄酮-7-葡萄糖苷。 生长习性:常成丛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草丛,灌丛,林下沙壤土上,海拔120-1250米溪黄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都能生长,常野生在溪边湿地,村边,沟边,田边及林下。溪黄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光照,在充足的阳光下,种子发芽良好,植株生长健壮,溪黄草怕积水,怕泥土板结,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种植,低洼积水土壤容易引起烂根。 分布情况:溪黄草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及台湾。苏联远东地区,朝鲜也有。 繁殖方法:育苗与移植 | 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作育苗地,清除杂物后全垦或半垦,充分细土,并进行消毒。由于溪黄草种子细小,若畦土较实,整地时要用细河沙拌匀改良。苗床土团要细,畦面土要平,四周开沟,一般畦宽1.2米,沟深20~30厘米。 | 繁殖育苗 | 可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 | 种子繁殖 | 播种时间应选择在春季雨水充足,气温回升时或秋季果实成熟时进行,撒播或条播均可。播种时须用细泥粉或细沙按5~6:1比例与种子拌匀再播。播后覆一层细河沙,上面再盖稻草,以保温保湿。播后即浇水,用细孔喷壶均匀喷洒浇透。出苗后施稀肥水1~2次,苗长至10厘米以上,具8~10片叶时可移植。 | 扦插繁殖 | 溪黄草一般以用嫩枝扦插,插条可从留种地或大田里割取,选取健壮枝条,裁成长10~15厘米,具3~4个节,剪去基部叶片,留顶稍1~2对叶,下端斜剪成马蹄形切口。剪好的插条用生根粉浸泡处理,以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苗床整好,开横沟,将插条斜依沟壁,上端露出土面为插条的1/4~1/3,覆土压实。依次扦插第2行,扦插株行距4厘米×5厘米。扦插完后浇透水,上盖荫蔽度50%的遮阳网,防阳光直射。插后常浇水保持湿润,一般在一周后开始发根,15天后可移植。 | 分株繁殖 | 分株繁殖可把当年收获后的匍匐根茎(老头)集中密植,作为留种田,冬季需防寒保湿。翌年春天匍匐根茎上长出许多分蘖的新苗,用这些分蘖作种苗移植。 |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 | 大田施足基肥,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畦面耙细耙平,整好地后可移植。移栽时要切断幼苗主根,可使苗株产生更多的侧根,形成发达的根系,有利其生长。移栽应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晴天傍晚进行,一般按15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的行株距种植,穴栽或开沟种植。植后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溪黄草的整个生长发育期要注意肥水均匀,追肥要“前促,中控”,及时排水防涝,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防治病虫害。 | 追肥 | 移栽定植后10天,植株开始长出新根,此时要追施N肥一次,亩施尿素5公斤或薄施稀释的人畜粪尿,促根早生快发。移栽15~20天后再施稀人畜粪尿一次,每亩约1000公斤。以后每月施有机肥1~2次。植株封行后可改施颗粒复合肥1~2次,每亩施30公斤。每次收割后都要松土施肥,有利于植株的萌芽抽枝成活。 | 水分管理 | 溪黄草幼苗移植后,早晚需淋水,早春则用地膜覆盖,以保温保湿。苗期要注意浇水保苗,防止干旱,促进根系下扎,以利幼苗茁壮生长,植株封行后,耗水量增大,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在雨季,尤其是连续多天的大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引起烂根。 | 中耕除草 | 一般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减少水肥消耗,保持田园清洁,防治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中耕除草一般在封行前,选择晴天或阴天土壤湿度不太大时进行。溪黄草的根系较浅,中耕宜浅。封行后,植株分枝较多,枝叶生长茂盛,中耕除草次数要减少,以免损伤植株。 | | | 病虫防治 | 溪黄草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和蚜虫。 | 白粉病 | 秋季发病较严重,早期发现染病的植株,要及时拔除烧毁,并及时喷药,防止病害扩展。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粉锈灵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 | 蚜虫 | 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须及时防治,选用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农药喷杀,可用辟蚜雾,乐斯本,农地乐,蚜克星等药轮换使用,喷雾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