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赤芍介绍: (提供资料)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主治 | 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 炒赤芍 | 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 酒赤芍 | 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6~12g。 禁忌: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1.炒赤芍 | 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 2.酒赤芍 | 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
相关配伍:.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 2.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 3.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相关论述:1.《神农本草经》 |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 2.《名医别录》 | 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 3.《本草从新》 | 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
产地:1.芍药 |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 2.川赤芍 | 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 | 3.草芍药 |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
生理特性:多年生草本,高40~1750px,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花期5~6月,果期6~8月。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下,经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