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明星 | 明星列表 | 分类明星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热门主题 | 视频主题 | 排行榜 | 我与明星 | ||
凯凌明星网>大陆地区>作者>邹静之>人物档案 | 新|精|热|图|视|歌 | 排名第2099位 |
邹静之,男,195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辑。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诗人。北京长大,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后转河南汝阳插队,1984年毕业于中央电大中文系。1982年开始有作品发表,现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著作十余种出版。 | ||
三、邹静之介绍: (提供资料)姓名:邹静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生日:1952年 身份:作家,编剧 主要成就:“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电视“飞天奖” 代表作品:《夜宴》;《铁齿铜牙纪晓岚》 政党:中共党员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oujingzhi 邹静之,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诗人。创作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歌剧《夜宴》、话剧《我爱桃花》等,每部作品都在荧屏或舞台上引起强烈反响。 《五月槐花香》由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出演,这次“铁三角”的“位”也要换一换了,张国立在剧中饰演的是古董店的老板佟奉全,憨直又不失商人的机智,张铁林饰演的范世荣是亦正亦邪但不乏英雄气概,王刚则成了一个有着阴险狡诈又满腹小农意识的小人物。 人物简介:创作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倾城之恋》《五月槐花香》、歌剧《夜宴》、话剧《我爱桃花》、《莲花》、《操场》等,每部作品都在荧屏或舞台上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担任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编剧(和王斌、张艺谋合编),2006年的作品是与张国立合作的电影《第601个电话》。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副编审。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琉璃厂传奇》、《康熙微服私访记》,诗集《幡》,小说诗文集《骑马上街的三哥》,散文集《美人与匾》、《一地景象》、《风中沙粒》、《知青咸淡录》等。曾先后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国文字。所创作的歌剧《夜宴》(郭文景作曲)已在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上演。自1995年开始影视创作,作品有《吹笛人》、《大地》、《琉璃厂传奇》、《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爱情宝典》、《五月槐花香》、《因为有爱》,以及为何群写的《平原枪声》(2001年拍峻),还有《衣裳》、《少年行》等。现任《诗刊》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要经历:邹静之,男,江西南昌人。1952年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北京长大。1969年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劳动六年,河南农村插队两年。期间务农,做工,演戏。1977年返京。1984年中文大专毕业。1982年始有作品发表。诗集《幡》(1989年)。散文集《美人与匾》(1991年),《酒话》(1993年),《一地景象》(1997年),《风中沙粒》(1998年),小说诗文集《骑马上街的三哥》(1997年)等十余种。 1995年应约开始影视文学创作,曾写编过电影文学剧本《吹笛人》、《大地》、《呼我》、《因为有爱》、《平原枪声》、《刘邦》等。电视连续剧《琉璃厂传奇》、《康熙微服私访记》一、二、三、四部、《五月槐花香》、《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二、三、四部(主要编剧),《宋莲生坐堂》等。 1997年创作歌剧脚本《夜宴》。 1998年7月在英国首演。现已在比利时,香港,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处上演。 2002年创作话剧《我爱桃花》2003年北京人艺首演,并于2004年参加中日韩三国戏剧节的演出,创人艺小剧场话剧过百场纪录。 2003年创作电影剧本《千里走单骑》, 2003年创作电影剧本《赤壁之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2008年担任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的编剧之一 2011年担任电视剧《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的编剧之一 |
四、荣誉与成就: (提供资料)影视奖项:2005年 第2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五月槐花香》2011年 第2届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编剧奖 《我爱桃花》 其它奖项:)邹静之曾先后获东方诗潮现代诗歌大赛奖、北京建国四十周年诗歌奖、萌芽文学奖2)1993年《人民文学》优秀小说奖、《人民文学》创刊四十五年小说新人奖。 3)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 4)电影《因为有爱》获2000年华表奖评委会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5)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获中国电视“飞天奖”,《五月槐花香》获第25届飞天奖, 6)组诗《大荒》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 7)小说《骑马上街的三哥》获人民文学奖。 |
五、人物评价: (提供资料)1)他写剧本时特较真,经常大段大段地重写,还因为后期打字幕的人打错字而和人家吵架, 2)他说如果不当编剧,就当个卖古典家具的“贩子” 3)邹静之是影视界一棵摇钱树,不论《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五月槐花香》,在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乐子的同时,也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 4)邹静之没有一点架子,个子不伟岸,肤色不性感,眼睛虽小,若电—其实,邹静之本身就是电,是那种直流电,跟你掏心窝子,人好,文好,脾气好,可谓文娱界的“三好生”。 5)冷峻中有温情,幽默里有忧伤,广阔而又精细,粗犷而不失优雅......这是我在邹静之的剧本里读到和学到的.......——张国立(演员、导演) 6)邹静之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他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来........——西川(诗人) 7)在市井氛围中提炼出诗人情怀,邹静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种成就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罕有的。——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六、作品: (提供资料)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一部接着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也梅开二度,原本呆在文学圈子里的《诗刊》编辑邹静之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大众名人。媒体曾报道:《康熙微服私访记》播出第二部后,为了稳住编剧邹静之的剧本,邓建国硬是背了一袋的“稿费”到邹静之家里,把《康熙》的剧本给敲定下来。而“邹静之编剧稿酬 4万元一集”早已不是新闻,要想知道他的收入有多少,数一下他《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共有多少集大抵也能看到个大概。 主要作品:诗歌诗集《幡》 组诗《大荒》 散文集 《美人与匾》 《酒话》 《一地景象》 《风中沙粒》 《神秘的汁液》 《知青咸淡录》 小说 小说诗文集《骑马上街的三哥》 《九栋》 歌剧 《夜宴》(郭文景作曲) 《西施》 影视创作——(编剧) 《吹笛人》 《大地》 《爱情宝典》 《因为有爱》 《平原枪声》 《衣裳》 《少年行》 电视剧《五月槐花香》 电视剧《琉璃厂传奇》 电视剧《皮五传奇》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一至四部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至四部 电视剧《宋连生坐堂》 儿童剧《HI可爱》 电影《千里走单骑》 电影《第六百零一个电话》 电影《赤壁》 电视剧《倾城之恋》 电视剧《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 电影《兔侠传奇》 电影《大武生》 电影《一代宗师》 话剧 《我爱桃花》 《操场》 《莲花》 《花事如期》 京剧 《新白蛇传》 话剧创作: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作家,他长期担任北京市职工业余文学研修班的辅导教师,热心培养职工业余作者。作为当代著名编剧之一,其创作影视剧本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收入,但他淡泊名利,当得知北京儿艺亟需拿出一部优秀的话剧来占领市场时,他主动承担了剧本创作任务,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部优秀的作品—《HI可爱》。该剧首轮公演31场,总收入超过523万元,开创了儿艺大戏当年盈利的先河,而作为编剧,他自己只收取了较低标准的稿酬。当看到北京人艺迫切需要叫好的新话剧问世时,他又主动为其创作了小剧场剧本《我爱桃花》,公演后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成为第一部演满百场的小剧场话剧,而他同样也只收取了相对较低的稿酬。 |
七、轶事: (提供资料)伤心没能成为歌剧演员:祖籍江西的他出生仅一岁就到了北京,他乐于把自己归类于北京人纯粹是因为语言:“普通话不如北京话,它不生动!”让人最感神奇的还是他的头发:52岁的他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竟没有一根白发,“我从来没染过头发,它们也怪了,就这么黑。秘诀?那就一个字:累!除了在地上走八卦,我根本不懂什么保养之道。老天爷老照应我呀。”事实上曾在北大荒和河南有着八年插队经历的他1977年才回京,他戏言自己是从庄稼地里长出来的苗,回京后这棵苗被插在煤炭研究院做体力活儿,从最累的瓦工到学会用洋铁皮打暖壶,再到时髦的技术——被人请到家里去做手工沙发,他干得都地道且踏实,虽然那些离他儿时最初的理想——当一名动物饲养员相去甚远。在时间的河流里趟过多年后,他的理想一直在变:舞台上挑旗的武生、唱歌剧的演员。武生梦没能做成,歌剧演员却与他擦肩而过,“我都通过三试了,最后剧团团长突然换人了。我空欢喜一场!没能成为一个在舞台上唱男高音的歌唱演员可能是我生命中真正伤心的一件事。我的三个哥哥也都喜欢唱歌,我曾不间断地学过10年声乐。” 没想过要当编剧:982年上天为邹静之掉下了头一块馅饼:正挨家挨户抄水电表的他突然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正是在那个刚转换为半脑力劳动的岗位上,他识时务地开始了文字生涯:在《北京晚报》发了篇一分钟小说,在《诗刊》发表了平生第一首诗,并一发不可收拾。多年后家喻户晓的他才发现自己太迷恋文字了!1987年《诗刊》社准备把他调入,许多工友还劝他:别去吧,再熬几年你肯定能当上处长。惊叹自己时来运转的邹静之有些嘀咕,鱼和熊掌到底顾哪头?他怎么想怎么感觉当处长对他来说是件滑稽的事,“办公室常处理些生活杂事,比如过年过节发点福利什么的,每次搬腾东西我都是第一个到车上去搬,从来就没学会像个领导似的号召大家伙干活儿去。大伙儿看见我出门儿,就琢磨是不是又该搬东西了,就跟着出去。”最后他还是跑到《诗刊》社当起了诗歌编辑。“从写诗到写剧本,这其中没有什么关联,但10年写诗不论对文字的锤炼还是对日后的写作都有些帮助。” 邹静之说田壮壮和唐大年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我尽管开始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的创作,可从没想过有一天要当编剧。走上编剧这个行当我至今也要感谢两个人,田壮壮和唐大年,是他们看了我的文字后鼓励我,说我能够写剧本。唐大年还在5分钟内教会了我分场等写剧本的起码常识。” “破烂”被人收藏:谈到自己的写作功底,邹静之不讳言他受益于大量的阅读。“在我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读了非常多的书,二三年级时从《说唐》《西游》《三个火枪手》等一路看下去,后来又着迷地读了大量古典诗词。不仅读还自己动手摘抄并尝试写些东西。有一件事很有趣,不久前有一个当年插队的同事拿出一大厚本我中学时手抄的唐诗宋词,他让我看了看又收了起来,看我很眼馋,他说允许我复印一份,但原件他要留着。”1977年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邹静之终于获准回京了,高兴得他把枕头和被子全分给大家了,他只记得带走了自己心爱的那些书,而随身携带的摘抄本却不知去了哪儿,没想到多年后又做梦般冒了出来。无独有偶,远在美国某华人乐团当指挥的一位“插友”找到邹静之,他突然拿出本东西,原来是当年在北大荒二人共同编过的名为《卖场风云》的舞台剧手稿脚本,邹静之负责写剧本,那位朋友负责谱曲。“这是原稿,我收着,你COPY一份吧。”“那该算是我最早写的舞台剧本了,当时也只有二十二三岁吧。”邹静之感叹不已。 成了剧作家的他去年再度挪地儿,“我非常荣幸地加盟了北京作协做驻会作家。 古玩更像是赌博:是电视剧搅热了古玩行,还是电视剧跟上了古玩热,似乎很难辨清。《五月槐花香》已经播出了很久,但作家邹静之仍然是古玩城里的红人。“您就是我们大家的一个托儿。”每次逛潘家园或琉璃厂,古玩店的老板都这样形容邹静之。最近,城南的琉璃厂和潘家园突然热闹起来。几经询问得知,许多人都是因为看了荧屏上热播的古玩剧和央视的“鉴宝”栏目,渐渐开始对古玩这行产生了兴趣。如此看来,搅热古玩行,影视剧还真是功不可没。 “古玩”二字可以拆开来解释,很大的成分在“玩儿”上,所以更吸引人。也许是影视剧再现了古玩行里变幻莫测的大喜大悲,或是古玩行本身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惹得人们这般的如痴如醉。为了探其原因,我们采访了邹静之先生。 “古玩剧能够吸引观众,主要是因为古玩行本身的魅力。在《五月槐花香》没有开播之前,我就对收视率很有信心。”邹静之不仅玩古玩,还善于写古玩。《琉璃厂传奇》、《五月槐花香》等作品为观众揭开了古玩世界的神秘面纱,也为时下的古玩热又添了把火。 “赌”是古玩一大乐:“与其他行当不同,古玩这行赌的是眼力,争的是见识和胆识,捡漏打眼是常事。古玩行里看似闲散,其实暗藏杀机,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能立刻倾家荡产。”邹静之一聊起古玩,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一个老物件,它可能已经经历过了‘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它背后,有着数不清的典故和沧桑。与它相比,我们都只不过是个过客。玩古玩的人都明白,聚散是种缘分,它比我们命硬。”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随缘的心态,让邹静之从一个知名作家摇身一变成为了酷爱收藏柴木家具的古玩迷。一群掐尖找秀气的人精:“一群掐尖找秀气的人精。”在采访中,邹静之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玩古玩的都是人精,随便拎出来一个也是活色生香的。”与古玩相比,邹静之坦言更喜欢写古玩行里的人。在《五月槐花香》中,我们见识了老实的佟奉全、落魄的范五爷和狡猾的蓝一贵,买卖中他们虽然坑过人,但却固守着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线。邹静之认为,现实中,这些人依然存在。他们聪明,有文化,有见识。许多古玩店老板都属于半玩半商型的,有那种已不多见的“大爷风范”。开古玩店以玩为主,交朋友,做买卖。要是碰上好东西就自己留着收藏。他们本着“货买识家”的原则,如果买家不懂古玩,情愿不卖。说到这些玩古玩的人,邹静之还主动“爆料”。原来,与他搭档多年的“铁三角”也都是古玩迷。三人中,王刚的“道行”最深,有时邹静之“淘”了东西拿不准,也要请他“掌眼”。张国立在古玩方面悟性很高,就是太忙。张铁林喜欢收集带“字儿”的东西。 |
szkl.net ©2006-2020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1号 |